問與答

1.請談談,你的文學愛好是如何開始的?有哪一些人,或者哪一些作品,影響了你而踏入文學天地的?

中學參加學校的寫作社團「創研社」,開始意識到「創作」和「作文」的不同之處,擁有寫作的同儕,也迷上了創作從無到有的樂趣。我的閱讀啟蒙大概就是我父母的雜書,小時候是什麼都亂看的。我母親是馬華作家,我偷看很多她買回來的書,但幾乎沒有在家裡和她談過創作,也不曾繼承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啟發我的或許是少年時期的《椰子屋》雜誌,從中認識西西、也斯、顧城、村上春樹等作家詩人。大學時接觸了張大春、駱以軍、袁哲生等台灣作家的作品,深受影響,也開始讀中文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

2.請敘述個人作品誕生的歷程。你如何看待「靈感」這回事 ? 作品的完成是 一氣呵成,還是構思大綱,繼而完成?

我寫作很慢。我羨慕一氣呵成的作家,但也享受自己在寫作中仍持續挖掘、修補、推翻的過程。我習慣把一些日常感想和想法記下來,有些素材可以延續成一篇完整的作品,但大多的所謂「靈感」,經過時間淘洗之後都是枉費的。我想創作是對各種現實的回應,是尋找意義的旅程,所以閱讀吸收和人生經驗的累積遠比等待靈感重要。我相信有靈光乍現的時刻,但一個創作者只依賴靈感來創作的話是相當危險的。

3.你的作品都以小說為主,你是如何讓生活歷練或經歷融入你的創作裡?

小說的情節可以虛構,但我認為任何文類作品之中的情感,是沒有辦法虛構的。對我來說,小說可以按停時間,小說可以召喚亡者。我不是人生經歷豐富的創作者,所以我只能不斷地挖掘自我。我常常藉由生命中的各種私密情境來表達我個人的情感。

4.馬華文壇漸漸多了許多年輕作家,他們也嚐試在各個平台發表文學創作甚至出書,身為年輕一代的作家,你認為馬華文壇在吸引及栽培新人方面,仍需再多做些怎麼樣的工作?

其實我覺得現今的發表、得獎和出版平台,都不斷有八、九字輩的年輕作者冒現,所以我不太擔憂栽培新人的問題。但所謂的創作環境,不應該只有創作者,也應該包括媒體、出版社、書商和讀者在內。我國的中文報章稿費大概是華人世界之中最低的,出版社的版稅各自表述,媒體和書商的推薦書榜也時常沒有指標性,市場沒辦法培養多元的讀者。我想的不只是鼓勵創作,對創作者來說,國內整個創作大環境其實十分不容易。

5.近年來看到更多文學獎的成立,你認為文學獎對馬華文壇能發揮怎麼樣的作用?馬華作家應該如何看待這方面的努力?

文學獎的價值在於公信力。文學獎可以成為一種當代指標,可以是新人成名的機會,或者成名作家的年終獎勵金,都無可莫非。我是從文學獎受益良多的創作者,但我始終相信文學獎不是創作的終站,它只是一種互相砥礪、實現自我的過程。當文學獎的價值式微,它留下的就只有獎金。雖然文學獎的光環會逝去,但作品的價值並不會消失。

6.就個人心願來說,你也出過不少書籍,你希望作品在未來對自己能夠再取 得怎么樣的成就與突破?

出書不是成就,對我來說,出書只是某一階段的總結陳詞。創作者的每一本書,都應該超越前一本書的自己。這是我對自我的期許。

7.馬華文壇主要都是業餘作家。「業餘作家由於有工作纏身,所以寫不出優秀的作品。」你怎樣看待這種思維?為甚麼?

之前提到創作大環境的問題,在國內幾乎無法培養專職的創作者。寫不出優秀的作品可以有一百個理由。但反過來想,複雜的環境讓我們省思更多,時間會淘汰差劣的作品。所以,能在國內如此惡劣環境而持續寫作,留下來的創作者都是中堅份子了。當作家不難,堅持寫下去的才不容易。我國的「業餘」作品可以和國外專業作家的作品同台媲美,沒有誰不是磨難磨出來的。

8.在通訊發達的年代,部落格、微博、推特等漸漸成為發表創作的重要平臺,而且成名也更迅速。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網路是很好的發表場域,它集結同好,互相取暖,而且拒絕被體制化。至於作家能不能以此成名,我其實不關心。我比較願意相信一篇作品自有它的價值。好的作品,不管放在網路,或者紙本出版,都會被讀者看見。

9.你如何評估文學對人生的影響?對一個人的素養、生活態度,甚至是事業方面的影響?

創作對我來說,是對人生的一種提問,是追尋答案的過程。好的文學作品會讓我們看見比現實更遠的地方。如果你對此毫不在乎,那文學對你個人生活和事業其實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