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形的人生

──我讀高翊峰的《烏鴉燒》

城市把人類的生存空間壓縮成一個一個方形的框格,公寓大樓的一排一排的窗口口口口口像是一幕幕的實況劇場,這座城市光怪陸離故事之展示牆,而我們身處其中,彼此貼近又陌生。待大廈底樓的自動門打開,一踏進高翊峰的小說即是一面潔光明亮的大理石地板,眼前一格一格淨白的方格子,卻禁錮了一隻博美狗的倒影。那狗在夜裡倒立著奔跑、吠叫,而無人看見。那是小說的幻術,在日常的現實任意撕開了一個隙縫,而讓寓意得以掙脫出來。 然而不論是現實,或者小說,有太多四方形的隱喻,隨處可見,也無從回避:房間、大廈、廢置的游泳池、一整面牆的不鏽鋼信箱、午夜的舞池、廁所、城市的廣場……我們在棋盤式的公路依照箭頭的指示前進(但並沒有真正想要去的地方啊),在房間裡偷渡慾望,在更衣間躲藏起來。如果所有的方格都是一種禁錮,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突然察覺自己的困境,如「他一直重複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無法完全站立的木箱裡」。 這本小說集的故事都如此貼近真實的城市人生,讓人熟悉又哀傷。原本過目即忘、面目模糊的城市路人甲乙丙丁,被小說家施以魔幻的濾鏡,像日光穿過磨圓透明的水晶體,暫時掙脫了四方形的侷限,折射出一種炫目的絢彩。 所以,為了抵抗現實,為了要脫離那樣的困境人生,小人物都要COSPLAY變裝,把黑色羽毛披在自己身上,頓時變成一個沒有身份和履歷的人,在路邊販賣擬態死屍的「烏鴉燒」。或者,轉換一個又一個的假名,相隔了安全的距離,得以相擁彼此的身體。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戴上昆蟲的假面,在狹窄的小酒館裡自傷和等待。也許有一天,當我們遠走出城市的範圍,如羊群走出海面,卻惘然於何處才是「想去的地方」…… 讀這本小說像是又回到了熟悉的城市,那些場景,那些人和人相待相偎的方式,若即若離的淡漠和關心,都是可以貼身感受的。城市的建築物總是宏偉整齊,而人的情緒、慾望和秘密卻如滲漏的水滴,從鋼骨和水泥磚的隙縫間漫溢出來。當然,不能被那些四方格框限的,還有想像和創造,藉由小說家魔幻的筆觸,將生命賦於廢棄的死物,手指觸摸過的保麗龍和小螺絲都再一次活現過來,拼湊成一尾游魚。 也許到了最後,巨大的房子用纜繩怎麼拉也拉不住,一吋一吋地漸漸滑離;注入萬噸的池水,也依舊會一點一滴地洩漏殆盡,一切又都會回復原狀。但我總以為,對現實的抵抗不是徒勞無功的虛妄和掙扎,當原本乾涸的四方形死池那一瞬間變成機械生物生氣勃勃的人造天堂,所有死去的皆然復活,我讀到這裡,有一種深深的觸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